服务中心 ServiceCentre
首页   >   服务中心   >   资料下载
苏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2014年度总结和2015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5/9/29 14:17:00 来源:苏州市社会组织志愿总队
核心提示:

一、2014年度工作总结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由苏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打理(受苏州市民政局的委托)的苏州公益园,于2014512日正式挂牌运行。半年多以来,苏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认真做好苏州公益园的运行管理工作,积极发挥公益园的“资源链接、示范引领、项目研发、培育孵化、能力提升”五大功能和“三社互动的平台、公益慈善的窗口、社会创新的智库”的作用,同时体现了苏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一切为了社会组织发展”的宗旨。

主要活动情况:

1.召开理事会:按照《苏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章程》的规定,结合苏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2014年度,共召开了四次理事会议(二届三次理事会……二届六次理事会)。讨论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本机构规范化运作的制度(苏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招聘专职人员简章、员工薪酬方案、培训制度、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承诺服务制度、监事制度等),同时接收全职员工两名(董建卫、李琳),并重新分配工作内容(详见苏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关于工作分配的文件)。

2.起草苏州公益园运行规章、制度、规程:召开苏州公益园运行管理委员会会议,审议并通过《苏州公益园轮值制度》、《苏州公益园园内活动制度》、《苏州公益园运行公约》、《苏州公益园运行规程》、《苏州公益园运行委员会运作制度》等文件。

3.培育孵化组织:对进驻园内的孵化组织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活动;组织受育组织外出学习、交流;借助公益创投、公益采购的契机,对受育组织、成熟组织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对园内参与等级评估的组织,邀请专家力量进行集中自查自评。

4.发动园内组织考察学习交流:发动园内组织参观市内规范化程度高、等级评级较高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互相交流,提升园内组织的整体素质;带领园内受育组织外出(赴成都)参观考察,学习外地经验,与本土结合,开阔受育组织负责人视野,提高机构实力。

5.与市内培育基地开展业务交流协作:与市内二十多家的社会组织培育基地进行业务上的交流合作,激发社会组织培育活力,提高社会组织能力。

6.承办苏州市首届公益伙伴周活动:与市民政局、文明办等部门,商讨苏州市首届公益伙伴周活动(也称“苏州市公益五百行”活动)的具体事宜。并受民政局委托,负责承办“公益五百行”活动,准备好专家力量对其中的公益项目进行现场监测、评估,确保“公益五百行”活动圆满完成。

 

二、2015年度工作计划

1.承办好苏州市首届公益伙伴周活动:按照活动总体方案及其任务要求,认真承办好苏州市首届公益伙伴日及其公益五百行活动。动员园内组织积极参与项目推介、实施,并落实好“公益五百行”的项目对接、资金运行、督促实施、绩效评估、资料归档和总结提高等工作。

2.深化培育孵化成果。对首批6家受育组织认真实施培育孵化,并委托第三方组织进行中期评估和结题评估,搞好受育组织总结回顾和“出壳”衔接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征集第二批受育组织入园培育孵化。

3.支持公益创投和采购。积极参与公益创投、公益采购活动的筹划、运行、评估、优化等专业支持工作;动员园内组织积极参与项目创意研发、申报投标和组织实施。

4.搞好“孵化器”业务协作。发挥专业优势,搞好与各市(区)、街道等社会组织培育基地的业务协作和专业指导,开展信息互通、业务交流和协同联动,发挥社会组织培育基地整体优势;展开与市外专业同行的业务交流,探索形成战略联盟。

5. 开展等级评估工作。在全园开展等级社会组织建设活动,以社服中心带头的形式发动未获等级的进驻组织,参加2015年度的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活动,并争取较好成果、实现陪伴成长。

6.建立志愿者组织机制。按照有关规定,建立苏州公益园志愿者组织机制,并纳入全市志愿者组织体系。学习和借鉴苏州市志愿者总会、苏州市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等的经验及其做法,探索做好进驻组织的各类志愿者的招募、登记、培训、使用、激励、管理等工作路径及其形式,并形成公益领域志愿服务的体系及其经验。

7.开展公益创新探索积极探索公益协作模式,开展“校社协作”、“企社协作”和“社社协作”等公益协作活动的探索,发展更多的公益伙伴,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开设“公益大讲堂”,定期进行相关的主题报告、讲座、论坛,更好营造社会参与的公益氛围;积极开展公益组织的规范化、团队、志愿者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全市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