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民政局:
苏州市社会组织促进会受市局定向委托,负责2018年度苏州公益园技术托管与日常运行服务项目。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以及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文明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顺应发展,强化协作,提升服务,实现绩效”的年度目标,强化认识、认真落实、深入推进,运行绩效明显,专业示范突出,社会反响良好。现报告如下:
一、突出党建引领提质增效,营造浓厚红色氛围
1.党组织升格,健全组织架构。为了厘清关系、科学管理、精准服务,苏州公益园党支部向党委提出了升格为党总支的申请,并获得批复。至此,市社会组织党委下设第一个党总支产生,架构完整、权责清晰的组织体系基本形成。苏州公益园党总支现有党支部4个,党员50名(含流动党员23名),在原有的园内党员管理、党建工作开展和园外零星党员关系挂靠的基础上,借助平台效应,形成了集政策宣导、队伍建设、活动创新、信息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组织区域化党建的实体化运作机制,带动妇建、团建,更好地承担起上级党委和各支部之间的桥梁纽带角色,为我市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党建注入新的活力。
2.严要求规范,提升党务水平。按照党委的年度工作要点,切实加强社会组织党员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素质和党组织整体工作水平。一是抓好理论武装。认真落实党委各项工作部署,全年组织下属支部开展“学讲话悟初心”等主题党日活动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重要文件学习12次,开辟微信公众号党建专栏,坚持每日推送,结合重温经典著作、摘抄学习笔记等自学形式,营造了内容充实、形式灵活、范围广泛的线上线下学习氛围。二是抓好制度建设。按照党委每月“一张表”,严格落实各项党建工作制度,优化支部沟通、强调行动一致、注重工作留痕,较大程度上改观了原来流程不规范、管理不到位、数据不准确的现象,并且初步形成了及时关注动态、及时收集需求、及时反馈建议的工作机制。三是抓好实践引导。积极宣导党的重要文件精神,吸引园内非党员业务骨干参加“党员志愿服务统一活动日”、“红色爱心公益献血”等党建活动,摸清底数、发掘对象、重点培养,年内共发展预备党员2人,收到入党申请书7份,获得党员发展名额3个,构建了数量较为充实、质量较为优质的组织后备力量。
3.多渠道宣介,扩大在地影响。积极开展特色党建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和影响力,努力营造共治共享的平台。聚焦一个项目。认真组织实施“‘红色社工’——党建领航美好生活”项目,参与人数近400人次。通过丰富的活动牵引,培育了一批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参加党建活动、带头践行党的宗旨的优秀典型,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头效应,切实增强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选树一类典型。以“红色社工”项目为培养载体,选拔出了以汀斯等社工机构党支部为代表的先进典型。汀斯支部书记郭根进被苏州市委评为“优秀基层组织带头人”,其支部被市委组织部评为“行动标兵支部”,成为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大潮中,广大社会组织学习的榜样和标兵。带动一批基地。苏州公益园全年接待党建主题参访调研等近40批、500人次,亮相长三角“两新”组织红色故事汇等活动,被苏州市委命名为“先锋基层党组织”,成为了我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一张名片,也成为了全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的示范窗口,多个板块来园学习考察党建工作模式,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两个覆盖”。
二、围绕健康发展攻坚克难,提升精准服务水平
1.促进双赢,注重组织绩效。时刻关注社会组织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社会组织建设要求,大力宣导和发动园内组织参加各类公益主题活动和政府购买服务事项。第一,项目承接能力稳步提升。全年进驻组织承接项目总数达126个(同比增长40%),共筹集或签约项目经费1721.52万元,其中政府购买服务占92.71%、基金会支持占4.80%、企商资助占1.74%,其他公益捐助占0.76%。第二,规范化建设能力愈加强化。今年,苏州公益园相关组织申报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的共有3家,其中5A等级的2家,实现了开园以来申评最高等级零的突破,苏州市社会组促进会经市评估委员会审定,已向省厅申报复核;园内共有10名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入苏州市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专家组,在认真参与全市实地评估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园内组织的规范化建设;苏州众合社会工作事务所等多家尚未到期复核的组织,已筹建专项工作小组,提前半年进入迎评状态。第三,专业服务能力不断突破。今年园内共有39人(同比增长56%)参加了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21人获得助理社工师资格、5人获得中级社工师资格,通过率达66.67%,远超全市41.44%的通过率。苏州恩派公益发展与评估中心等组织由于在项目中展现的专业素养和积累的良好口碑,有效开拓了街道全科社工建设、社区党建品牌开发、人社局培训项目第三方服务等多个全新领域的服务路径。
2.紧跟形势,注重创新孵化。苏州公益园以新定位新机制开启了第三期培育孵化工作。孵化模式创新。在前两期孵化的实践和思考的基础上,结合民政部《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和基地的定位,采取“双轨孵化”模式,即在接收支持性和枢纽型社会组织实体孵化的同时,探索开展对直接参与社会治理组织的园外孵化工作。目前,共有6家专业服务类或支持性社会组织进入第三期孵化进程。孵化内容充实。在原有《培育大纲》的基础上完善,注重受育组织的基线调查和组织诊断;在原有“基础知识、内部治理、项目运作、财税管理、公益营销、团队协作、资源整合”等7堂专题培训的基础上细化,确定了以7个专题为框架、18节课程为支撑的2.0版本基础性培育体系。孵化目标提升。根据受育组织多已登记、多已有服务基础的实际,在培育方案中增加了提升指标,强调了治理规范、规划清晰、服务专业、资源融合等目标设定。
3.多点开花,注重功能释放。苏州公益园继续释放示范引领的标杆作用,全年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是苏州市社会治理创新的考察景点,全年接待各地党政部门、社会组织、公益同行和专家学者等团队来园参访考察,共计65批次(同比增长47.69%)、1265人次。是公益活动开展的热门主场,全年各类公益组织在园内举办各类会议活动等841场次,参加活动的服务对象11922人次。是信息宣传的输出平台,通过“苏州公益园”官网和微信公众平台,宣导和发布中央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组织动态、公益活动、志愿者招募等信息共计1752条(同比增长66.22%)。是争光载誉的榜样摇篮,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十周年年会落地苏州,苏州市乐仁乐助公益发展与评估中心成为首个在地承办方,“乐助‘欢乐鼓’——青少年快乐成长计划”荣获苏州市“第三届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多家组织项目或案例获市局的优秀表彰。
三、深化服务成效协同共建,激发深层枢纽活力
1.持续发力,培育基地联动初显成效。依托培育基地联盟的组织形态,针对培育基地建设的核心作用,充分激发各板块的优势特长,推动培育基地健康发展。业务互动促活力。赴昆山开展了以信息宣传、公众号运营为主题的交流活动,赴张家港开展了以枢纽型组织活力激发为主题的沙龙活动,增进了基地间的信息流通,加强了各自的能力提升。资源共享补短板。结合基地功能定位及其进驻组织的发展阶段和业务特点,互相推荐优质师资强化专业培训,协助构建课程体系,实现了资源的“走出去、迎进来”。党建互学强引领。在业务协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多次党建工作互访互问、互学互鉴和互通互联,赴太仓和常熟的党建经验学习,使各板块受益匪浅,促进了基地间的经验互鉴,积极推进了社会组织区域化党建工作全覆盖建设。
2.稳步推进,志愿服务机制不断健全。继续加强苏州市社会组织志愿总队建设,不断健全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机制。规模再升级。现总队下属分队37支,在册志愿者5854,共发布活动数量646个,参与“三公”项目和各类公益活动人数达5554人次。苏州蓝天救援队和苏州市善爱手语公益服务中心分别有一人获得2018年度“苏州最美志愿者”称号。服务更多元。今年总队年度常态化培训项目以“精准培养”为主线,以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提升志愿者参与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的认识和技巧,同时激励分队踊跃参与到我市的志愿服务事业,共有6个分队入选苏州市志愿者总会2018年度百个重点志愿服务项目,进一步促进了团队凝聚力,深化了服务成效。保障愈有效。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志愿服务三级体系的作用,一方面有序开发和优化志愿者管理系统的部分功能,保证活动发布、志愿者招募、手机端签到、服务时长记录等功能的顺畅使用,另一方面与苏州市志愿者总会保持紧密联动,及时将相关福利政策、优惠待遇、扶持措施等信息传达给各分队,保护志愿者的积极性,鼓励其长期参与志愿服务。
3.多措并举,公益慈善事业拓展新路。积极投身各项活动,持续有效为我市公益慈善事业添砖加瓦。全面助力“伙伴行”系列活动。认真实施“苏州市公益慈善伙伴行”项目监管评估工作,全程陪伴组织,认真总结经验,顺利完成结项工作,并承接了新一轮“伙伴行”活动,在项目规范运行体系的构筑上不断优化提升;承办了苏州市公益慈善创新成果展,活动集宣传展示、成果汇报和评优颁奖于一体,聚公益创投、公益采购、社区服务社会化、公益慈善伙伴行等多个服务类别于一堂,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我市公益慈善的浓厚氛围和内在活力。积极探索基金会购买服务。承接了由苏州市慈善总会主办的“‘善动苏城’——草根公益组织助力计划”第三方监管评估服务,目前即将进入中期评估阶段,做好“使能者”和“支持者”,帮助组织诊断问题、克服困难、总结成效,协助总会发掘典型、梳理模式、构建机制,以期多方共赢,最终达到提升苏州慈善社会影响力的目标。深度参与“苏州慈善奖”评选。受市局委托负责第三届“苏州慈善奖”评选表扬活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起草了较为科学、详实的“最具爱心捐赠企业”等6类奖项的评分标准,提供了权威、专业的专家团队建议名单,安排了紧凑、有序的评审环节,在一天内顺利完成各个奖项的打分工作,得到了主办方的高度肯定。
今年的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如培育基地联盟未能实现下沉式发展,信息宣传途径单一,“社企协作”不够深入等。2019年,是实现《苏州公益园三年发展规划(2017-2019)》的决胜一年。我们要紧紧围绕“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建设思路,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克服不足,强化规范提升,着力专业建设,注重资源整合,促进行业发展,争取将我市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推向新的水平。2019年将着重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常态化工作
1.做好苏州公益园运行工作。依据日常的运行实践及其反馈,适时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细化人员、场地、物资和活动等运作细则,确保有序运营、高效运转。根据第三期入驻组织协议即将到期的实际,结合市局的相关要求,考虑进行重新遴选。第三期受育组织的孵化工作将进入加速推进阶段,除完成基础性培育外,还将安排实务性训练拓展、个别化辅导完善和针对性辅助培育。本着进驻组织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探索“结对机制”和“反哺机制”,发挥自身特长,贡献专业力量,构建苏州公益园服务闭环。
2.做好培育基地联动工作。进一步强化基地集群,完善党建联动和业务协同,群策群力,谋求可持续发展,鼓励培育基地联盟每个成员拿出一堂“主打课”,尝试打造培育基地联盟案例集,拟召开全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经验交流会,逐步推进社会组织培育全行业建设,为全市社会组织培育事业的发展,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3.做好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工作。探索常态化培训转型,将能力提升的模式由总队定课程转变为分队报需求,真正实现将“服务送到分队”;推动服务路径嫁接,既要保持总队与各分队的上下畅通,也要深化分队之间左右联动,取长补短、加强黏性,形成志愿服务动态资源池;保障激励措施落地,拟举行总队志愿服务评优活动,弘扬“人人志愿”的正能量。
4.做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强规范运行,积极创建标准化党组织;深入支部听取意见建议,针对人手不足、时间不够、能力不强等原因,找出协调办法,发挥统筹作用,着力化解困难矛盾,提升工作效率;以业务领域为起点,以党的宗旨为支点,挖掘特色、梳理典型、扩大宣传、提升影响,将苏州公益园党建工作做出新的成绩。
(二)创新性工作
1.突出特色品牌,打造“一核多元”孵化平台。坚持“组织孵化”的基本功能,扩展孵化外延,深化培育内涵,探索打造集社会组织孵化、党组织孵化、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孵化、志愿服务团队孵化等多元主体于一身的多层级创新孵化体系。
2.拓宽信息覆盖,优化“以点带面”辐射机制。通过优化公众号等自媒体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完善其与项目实施的契合度,提升粉丝黏性;通过充实信息发布的种类内容,积极推广至各培育基地、协会商会、基金会等,提高点击关注量;通过制作拍摄专题宣传视频,强化各类对外宣传和推介工作,积极用社会治理创新的“苏州名片”扩大知名度,不断提升苏州公益园的社会影响力。
3.打通对话渠道,深化“双向互动”协调作用。要做广大社会组织的“意见箱”,听取、收集和汇总社会组织提出的需求、反馈的问题、遇到的阻碍,最大程度做好分类分级处理,对于共性问题、突出矛盾要及时向政府部门进行上报反应,寻求更合适更有效的解决途径;要做政府部门的“助推器”,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指示精神,整体把握、深入理解、精准解读,帮助社会组织和培育基地在新形势新要求下谋求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路径。
苏州市社会组织促进会
抄报:市政府办公室、市财政局、市文明办
抄送:苏州公益园全体进驻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