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科技领域社会组织超过4万家,其中民政部登记全国性社会组织236家、国际科技组织17家。
科技类社会组织一般是指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内,从事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的学术性、创新性、综合性社会组织。广大科技类社会组织深入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建设,积极推进学术交流、促进科技创新,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社会力量。新时代,科技类社会组织在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大有可为。
促进科技人才培养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科技类社会组织是以服务科技工作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群团组织,是凝聚、服务和培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渠道。要着力强化科技类社会组织人才培养功能,搭建人才成长平台,推动科技评价向更高水平、更广覆盖面发展。做好举荐推优等工作,让更多科技工作者从科协平台上受益。鼓励科技类社会组织自主探索、积极实践,形成符合自身特色和科技发展规律的人才成长体系。
促进科技创新进步
引领组织成员进军科技创新主战场,是科技类社会组织的主要功能。科技类社会组织要促进人才互认、活动互联,推动自身向高校、科研院所、园区、企业和农村延伸,加强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开展技术成果评价、验证,聚焦创新链整体效能,畅通资源合作通道,建设科技服务团队,面向战略区域、产业集群、重点企业提供定制化、组合式专业服务。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提升学术引领能力,将各方力量和资源充实到科研工作中,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科研范式蝶变,引领推动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创新、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等社会化公共服务。
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是大趋势。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是独立于世界科技发展之外,而是“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协同互动”,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打通国际科技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引进的通道,构建科技开放新生态。科技类社会组织要坚定开放合作态度,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引导组织成员把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和造福人类有机结合起来。帮助中国科学家积极争取在国际组织任职,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等制度建设,提升中国科技的国际话语权。充分发挥科技类社会组织主办的科技期刊等学术交流平台作用,推动国际科技交流。强化学术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引导我国科技工作者与世界科技同行共同努力,推动科技向善与负责任创新。
科技类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科技类社会组织要认清时代使命,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挥服务功能,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